从来没有想过卡农竟然如此的流行,以至于被被美国作家保罗-福塞尔评为恶俗音乐。尽管如此还是不减年轻人对于卡农的喜爱。
最早接触卡农是在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中,碇真嗣,凌波丽和明日香在小提琴课上一起合奏的。可是当时听完,只是觉得好听,但并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。直到《我的野蛮女友》中全智贤在舞台当中弹奏起这悦耳的旋律,才知道这就是卡农。
碍于自己不会一门乐器,卡农也就停留在听的层次上。听过各种版本的卡农,其中最好听的也就是:George Winston(乔治·温斯顿)的“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“。也就是《我的野蛮女友》中弹奏的曲子。
奇怪的是《卡农》每次给人不一样的感觉,悲伤地时候是悲凉的,高兴地时候是喜悦的。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状态下听的感觉是千变万化的。似乎《卡农》在短短的五六分钟中阐释了人生的种种含义。
于是大家就猜想到底何情何景能使作者谱出如此震撼灵魂的曲子,下面是一段盛传的故事:
“Pachelbel(帕赫贝尔),德国人。在他10几岁的时候,战乱使他沦为孤儿。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,之后他天天听他弹琴,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。
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,家境富裕,出身高贵。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,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,就爱上了他。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,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。但Barbara Gabler比较害羞,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,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,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,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,希望可以拜师学艺。
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。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,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,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,但还是一直跟着Pachelbel,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。
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:“你走吧,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。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。”Barbara Gabler听后,对自己说:“不要说我不行!Pachelbel。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,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!”(在镇上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女孩钢琴大赛。)
半年里,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,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,困了就趴着睡一会。 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,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,果真的拿了奖。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找Pachelbel并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,但当她去找Pachelbel的时候,Pachelbel已经不在了。当时正值战乱,Pachelbel被征去打仗,Barbara Gabler知道后说:“好,我等他回来。”
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,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,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,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,说那就是Pachelbel。Pachelbel没有父母和亲戚,没有人可以对证,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,趴在”Pachelbel”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,那时,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,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。
在3天后的晚上,在当时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,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。
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,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,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,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。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,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。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,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,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/3的时候。他被招去打仗了,在战乱中,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,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,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……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。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/3。
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,Pachelbel回到了村里。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,他咆哮着,放声大哭。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,问她现在葬在哪。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,随后的一次礼拜,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,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,弹出了卡农“Canon(D Major)”弹后,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。”
但是这篇故事与其生平有很大出入,所以只能作为大众对其美好形象的一种猜想。准确地说,作为一种曲式名称,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,其原意为“规则”,“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,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;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,直到最后。
“点滴音符之间溢出无限的情感,穿过脊髓直达灵魂的震颤。”这就是卡农所带给我的感觉。